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农资打假 “利剑”护农
立意:
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深入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基本理念,坚持党建、业务与优化营商环境三者有机融合,坚持创新开展“为民办实事”,夯实打造“清廉铁军 执法护农”特色党建品牌。上半年重点开展了农资打假“利剑”护农优化营商环境主题党日活动,为全市粮食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做法:
在对标对表中凝聚思想共识。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党总支高度重视,对标对表上级要求,结合职能职责,先后3次召开党总支会学习贯彻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文件精神,针对年初春耕备耕、农资打假等工作重点,研究制定支队主题党日活动方案。各支部利用“三会一课”学深悟透相关政策,党员干部积极献计献策5条,不断将优化营商环境与农资打假“利剑”主题党日活动有机结合。结合农资打假工作实际,支队先后开展了春、夏季两轮党内法规及执法技能培训,共122人次50个学时。根据涉农主体特点和日常执法现状,各大队自查摸排农资打假风险防控点12个并制订了相应的防控措施。通过全方位凝聚共识,不断强化支队干职优化营商环境意识。
在实干实绩中强化使命担当。以“清廉铁军 护农执法”品牌为引领,聚焦保护农业市场主体合法权益,重拳出击保春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资打假护农岗党员积极“三亮三争”,围绕种子、农药、肥料等重要领域,组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农资打假执法检查,查处制假售假、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让市民真正用上放心种、吃上放心菜。经统计,3月11日-5月20日,全市巡查检查416次,出动执法人员1665人(次),检查门店2890家,抽查农资产品5721余个,立案86起,挽回农户农民经济损失数万元。5月23日-5月30日,联合市公安局食药环支队,开展深化农资打假行动交叉检查,向各县市区移交案件线索72起,有力的规范了农资市场秩序。6月17日,支队总支书记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双联点桃源栖凤山村为村民上了一堂“接地气”的党课,深刻剖析典型违法案例,指导农民正确购买农资,并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要求执法人员当好“舌尖安全”的前哨和卫士,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在走深走实中聚焦纾困解难。“清廉铁军 执法护农”志愿服务队围绕农资打假“利剑”行动持续开展“为民办实事”,通过走访座谈、回访调查等方式,收集农资经销商、农户等涉农主体的意见建议,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实际问题。今年来全市共受理农业投入品类投诉65起,成功调解59起,为投诉者挽回经济损失167万元。6月10日,支队执法人员深入企业开展信用修复现场核查和信用政策宣传,积极推进失信主体纠错机制,进一步增强涉农企业守法经营意识。上半年共宣传发放农药化肥使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等宣传册5000余份,切实增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知法守法用法意识,为营造诚信有序的营商环境持续发力。
成效:
1、党建引领更显成果。坚持党建统揽,将优化营商环境贯穿于执法全过程中,党员在执法中积极亮身份亮技能亮承诺,充分发挥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了党总支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巩固深化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2、铁军队伍更加规范。全面落实了行政执法四项制度,为锻造清廉执法铁军夯实了基础。常态化开展廉政法规学习,引导党员干部带头持续筑牢营商环境的纪律防线,提升了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有效提高了服务涉农主体的能力和效率。
3、激励担当更有作为。通过志愿服务、执法办案、投诉处理、法治宣传、修复信用等,积极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加强了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构建了政企、干群的沟通桥梁,维护了农业生产经营者合法权益,厚植了农业执法“法治土壤”,营造了诚信有序的营商环境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