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高举红色旗帜 指引科研前进
(通讯员 杨丽 谭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纵观人类发展历史,科学研究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然而,科技成果的取得,却离不开精神的支持和信仰的力量。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科研工作,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科研精神,在科技扶贫、服务社会、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科技扶贫 播撒党恩
学院对口扶贫点—石门县太平镇竹儿岭村,深山环绕,地瘠民贫,村民们想摆脱现状,但却找不到途径。学院科技工作者急百姓之所想,多次深入竹儿岭村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优良的自然生态资源和良好的养殖习惯,开展石门土鸡和番鸭养殖,免费为村民发放鸡苗、鸭苗以及饲料,出栏以后,由学院联系企业全部收购,并支付村民报酬,由此带动千余贫困户成功脱贫致富。在养殖过程中,学院科技工作者为村民开展养殖培训二十多场,全程指导养殖过程,解决了禽类拉稀、传染性支气管炎、大肠杆菌病等养殖难题。在科技扶贫的同时,大力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党的惠民利民政策,让广大人民群众从内心感受到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从内心感受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
二、科技服务 情满沅澧
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深入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学院成立了“教授-博士沅澧行”团队,深入工矿企业,了解企业技术需求、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为企业创新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采取1+X模式,即以1个团队主体对接1个园区相对应主导产业(企业),园区其他产业有需要,则由该团队推荐与引进其它团队协助园区工作。鼓励校企合作共建技术创新和科技服务平台,支持职业院校人才团队与园区、企业技术需求的深度融合,联合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开展产品研发、工艺改造和技术创新,推进科技服务和成果转化,扎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科技攻关 使命在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学院科技工作者以此为使命,展开科技攻关,交出了亮丽的成绩单。“常德市优质稻丰产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项目降低农药、化肥用量,减轻了环境污染,同时改良土壤结构,累计推广面积1409.8万亩;亩平增收117.72元,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豇豆新品种选育及优质高产高效技术研创与推广”项目累计推广41.25万亩,新增收入17811.75万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高油高产优质油菜常油杂69选育及丰产技术研创与应用”项目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已成为常德市油菜主栽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65.3万亩,亩平增收127.8元,获得常德市科技创新奖二等奖。在伟大信仰的支撑下,学院科技工作者奋力拼搏,把中国人自己的饭碗端的更牢更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工作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引导科研工作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向前,为祖国百年科技振兴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