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信息公开>业务信息>党风廉政>详细内容
索引号: DW030-20180604-112584 所属主题: 党风廉政
公开责任部门: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发文日期: 2018-06-04

容错纠错少犯错

发布时间:2018-06-04 信息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体:

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强调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鲜明提出“对该容的大胆容错”,“坚持有错必纠、有过必改”。落实这一要求,对于卸下干部的思想包袱,引导他们放开手脚,在新时代实现新作为、展现新气象,有着重要而紧迫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要求做到“三个区分开来”,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一些地方和单位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容错纠错的办法,较好调动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但也要看到,这项工作敏感性、政策性都很强,有的思想认识不到位,担心“引火上身”,存在“不敢容”的问题;有的政策把握不精准,“该出手时不出手”,存在“不会纠”的问题,等等。针对这些问题,要落实《意见》提出的容错纠错的基本原则和相关要求,切实把党中央对干部的关心关怀落实到位,推动干部多干事、干成事,确保少出错、不出事。

要大胆容错。宽容是做人的美德,容错是为政的艺术。秦穆公重用败军之将孟明视,卫侯不因小节弃“干城之将”苟变,楚庄王“绝缨”护将得人心,这些典故生动说明容错能团结人、激励人、调动人。现在,各级领导干部在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赢三大攻坚战等重大任务中 “吃螃蟹”、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各种失误错误的可能性客观上增加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不能期望每一项工作只成功不失败,一定要旗帜鲜明地大胆容错,能容则容、应容尽容,以破解“多干多错、不干不错”“干的不如看的”等认识误区,消除干部的后顾之忧,激励他们撸起袖子加油干、迈开步子大胆闯。

要精准纠错。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我们党对犯错误的同志的一贯方针。毛主席多次说过,对于犯了错误的同志,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允许他们继续革命”。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对于犯了错误的人,有的需要有适当的惩处。但不要强调惩处,要强调帮助,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帮助他们进步”。《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规定,“不得混淆干部所犯错误性质或夸大错误程度对干部作出不适当的处理”。这就要求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及时拨正方向、消除影响、挽回损失,另一方面帮助干部从思想认识、能力水平、制度机制等方面找原因、补短板,做到举一反三、“吃一堑长一智”。

要自觉少犯错。邓小平同志语重心长地指出,“小错误难免,避免犯大错误”。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强调容错纠错,绝不是说要纵容低级错误,容忍严重错误。要坚持“干净干事是底线”,怀德自重、清廉自守,不能挑战反腐败“零容忍”。要牢记“作风问题无小事”,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老问题坚决改、彻底改。不犯错或少犯错考验政治能力和专业素养,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最大限度地减少犯错的可能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