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信息公开>业务信息>党风廉政>详细内容
索引号: DW030-20180206-112140 所属主题: 党风廉政
公开责任部门: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发文日期: 2018-02-06

年关将近精神不能先放假

发布时间:2018-02-06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体:

    作风建设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念头,为民履职不容许滋生“过完年再说”的懈怠。党员干部要意识到自身肩负的职责和使命,保持一以贯之的责任心,克服“年前综合症”。

临近年关,部分工作人员的“年前综合症”开始“发作”:还没到假期,状态却已“放假”,经常把“过了年再说”挂在嘴上,有的上班时间不在岗,让办事群众心里堵得慌。(《人民日报》2月4日报道)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一到年底,家里的事情往往会多一些、过年过节的氛围会浓烈一些、期待放假的心情也会更迫切一些,但越是这个时期,越应该是排除干扰、克服惰性、提振精神的时候,是端正作风、保持状态、接受检验的时候。有的干部忙碌了快一年,可年底却松劲了,懈怠了,认为自己该“歇歇”了。殊不知“行百里者半九十”,作风好不好,既看平时表现,更看节前节后。

临近年关,一些学校、企业陆续放假了,但办事群众的诉求还在。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一些在外务工人员趁着过年回家来办事,你却冷脸以对,让人家“过完年再说”,群众能不给差评吗?上午点卯,下午“关门”,办公室“灯亮不见人”,即便在岗也打不起精神,有一点履职尽责的样子吗?不论是从作息制度看,还是群众需求看,“等过年”的作风和心态,都是对工作的严重不负责任,都是对政府形象的直接损害,必须坚决反对、有效纠正。

一到年底就放松,类似现象之所以被一些人看做“惯例”,与一地的政风有很大关系。要不是风气使然、制度不彰、管理不严,他们敢这么散漫随意吗?能这么“习以为常”吗?有的地方“等过年”的现象严重,有的地方精神面貌却保持得很好,不仅过年前后,就是春节期间值班人员也精神饱满,这实际上反映出政风的差距。“天地生人,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一日当尽一日之责。”作风建设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念头,为民履职不容许滋生“过完年再说”的懈怠。各地不妨针对年节前后服务效能低下等问题,开展日常检查、突击抽查,及时查处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严肃制度和纪律,让一些人不敢松懈。党员干部也须意识到自身肩负的职责和使命,保持一以贯之的责任心,克服“年前综合症”。

毛主席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邓小平同志说:“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新路好路”;习近平总书记说:“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这“劲”、这“气”、这“干”、这“精神”,就是广大党员干部应有的激情。政府工作关乎国计民生,需要带着真挚感情、干事激情去完成,不仅仅是“为稻粱谋”。如果为工作而工作,与机器有什么差别?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攻坚克难的勇气、昂扬奋进的锐气,是对党员干部的起码要求。

年底了,坐直身板,振作精神、舒展笑脸、挽起袖子,克除“过完年再说”的懈怠,保持“马上办”的责任心,让老百姓感受到热情、真诚和高效,轻轻松松办完事,高高兴兴迎新春。


分享到: